感冒一定要用抗生素嗎? |
發布日期:2006-08-28 08:26:06 |
感冒是常見的疾病,患者大多表現為鼻塞、流涕、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,醫學上也稱之為:上呼吸道感染。不少人患了感冒就診時,向醫生點名要各種各樣的抗生素。如先鋒霉素、羅紅霉素、螺旋霉素等。其實,這樣做是不妥的。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。 人類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,90%以上是由各類呼吸道病毒引起的,由細菌引起的只是極少數。病毒是一類比細菌小得多,一般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的微生物。它們的生長特點是細胞內寄生,即侵入人的細胞后,躲在細胞內生長繁殖。目前使用的各種抗生素對病毒是完全沒有作用的。也有人說,感冒發熱,用了抗生素熱就退了,難道這不是抗生素的作用嗎?其實感冒發熱,主要是因為病毒侵人了血液從而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而發生的反應。發熱,也正是人的防衛機能與人侵病毒進行“戰爭”的時候,從這個意義上講,發熱是好事而非壞事。包括發熱在內的免疫反應受到極為復雜的各種因素的調節,一般要持續3~7天,多數為4天左右。用或不用抗生素,均不能影響這一過程。隨著醫學科學和制藥工業的發展,現在巳經有了一些能進人細胞內抑制病毒繁殖或殺滅病毒的藥物,如金剛烷胺、病毒化干擾素等,這些常能縮短感冒的病程。 病毒性感冒之所以不能濫用抗生素,還因為它會引起菌群失調和細胞耐藥。我們知道,在人體內存在著相當多的細菌,主要存在于人的皮膚、呼吸道、腸道、泌尿生殖道等與外界相通的菌群對人體起狀極其重要的保護作用。外來的致病菌進入人體時,如果量不是很大,就無法與人體原來的大量細菌競爭生存,當我們使用抗生素時,人體的正常菌群也會被部分地殺死或抑制,從而使人體失去防護能力,真正的致病菌就會“乘虛而人”,引起機體感染。如白色念球菌感染、某些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腸炎等。這類感染也被稱為“醫源性感染”,原因正是服用了抗生素而引起的正常菌群失調。 濫用抗生素更嚴重的后果是導致細菌的耐藥性。如果一感冒就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“攻擊”下,機體容易產生耐藥性,用的抗生素越多,產生的耐藥性就越強?! ?nbsp; 目前,雖然治感冒的藥物種類很多,但對病毒性感冒都沒有特效。因此,有經驗的醫生不主張用藥,而要求患者多休息、保暖、多喝水。如發熱體溫較高可用少量退熱藥物。當然,對于確診的細菌性感染,包括上呼吸道感染,抗生素治療仍是必不可少的,這需要醫生的臨床及實驗室診斷、分析,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。 信息來源;搜狐網
2006.08.28 |
[關閉此頁] [打印此頁] |